1、冬季熱車
除非趕時間,我想大部分車友都有冬季熱車的習慣。但熱車究竟需要多久?一部分人會覺得熱車時間長點比較好。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,因為長時間熱車,可能會產生大量積碳,而且油耗也跟著飆升。一般來說,熱車2分鐘以內,或者讓水溫達到40℃左右就可以。如果沒有水溫表,打開暖風感受下空調溫度,有熱風也說明水溫和油溫基本正常。
2、保證良好的視線
冬天晝夜時差大,早晨7點鐘可能還伸手不見五指,再趕上清早霧氣朦朧,導致行車視線很差。對于這種天氣,車友在打開大燈后,必要的話時也要開啟霧燈。
3、路面“地穿甲”
在寒冷的冬季,如果霧氣很大,再趕上低溫天氣的話,路面很容易結冰霜,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地穿甲”。不少新手對這種現象不以為然,但這種濕滑的路面非常致命,它會降低剎車效果,嚴重的話會方向失控。所以,行車時要小心慢行,避免猛打方向盤,剎車要盡量早踩、輕踩。
4、去除車內玻璃霧氣
大部分車友都遇到過玻璃起霧的現象,解決的辦法也是五花八門,有的車主搖下車玻璃,有的車主干脆直接用抹布擦。但這兩種辦法都不太妥當,因為升降玻璃只會除掉兩側霧氣,前風擋用抹布擦的話,會有很嚴重的印跡,而且行車中很不安全。